山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成就展解说词

第一篇章 艰苦创业 探索发展

(1950-1976)

1901年,山东大学堂设立,山东师范大学文脉可追溯至山东大学堂内设师范馆。1950年9月,山东师范大学前身山东师范学院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与山东省行政干校基础上组建而成,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组建的本科高校之一,是山东省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师范院校。

展览中有学校首任院长田珮之,建校之初设立的6个系及系主任名单,以及1951年位于济南营盘街的校门的展示。

从1950到1957年,是学校的艰苦创业时期。1952年,省委、省政府任命余修为学校校长兼党组书记,余校长后担任山东省副省长、政协副主席,余修校长曾提出“教育乃国运之命脉,师范乃教育之母机”的理念,影响了无数教育工作者。

1952年,在“发展师范教育”的方针指导下,在全国院系大调整的背景下,学校由8个系增加到10个系。院系调整前后章益、傅统先、田仲济等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他们在这里潜心致教,奖掖后学,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章益先生是中国著名心理学家,曾任复旦大学校长,1952年来我校工作。请看下面的展柜,这是1986年9月,时任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写信悼念廉立之先生。廉先生曾经支持并资助贺敬之等多名学生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在悼念信中,贺敬之将廉先生称作“中学时代最为崇敬的老师”。

我校在1954年招生的时候,外省新生来源就占到了66.55%

1955年暑期,学校全部迁到千佛山下新校区,实现了集中办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高等师范院校,千佛山校区建筑风格典雅厚重,奠定了校园花园式庭院的建筑基础。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于1955年10月曾来我校视察,毛泽东主席赞扬他是“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

1955年10月,学校将10月29日定为校庆日。

1957年,中文系学生自导自演话剧《雷雨》,是当时山师的品牌文化项目。图片中是当时部分演职人员照片。

1958年,郭沫若先生亲自为中文系学生刊物《桃李林》题写刊名,桃李林现在是山东师大报文艺副刊刊名。

1960年5月,青年教师韩爱民在济南珍珠泉礼堂向毛主席汇报了单晶炉的研制情况。后来,我校物理系建立半导体生产车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就用上了他们参与生产的晶体元器件。在这光荣积淀的基础上,这个小小半导体车间发展成为如今著名的浪潮集团。

1959年,学校外宾来访比较多,展览中有来访一览表。

1966至1976年,受十年“文革”影响,学校发展进入动荡停滞时期。学校的教学秩序被彻底打乱,人才培养受到严重影响。1970年,学校搬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迁回济南。

1967年5月,学校毛主席塑像落成典礼。济南部队负责人杨得志出席,近2万名群众参加仪式。毛主席塑像高16米,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可以说是山师人的精神华表。

1950-1976年,展览中展示了学校教学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图,展馆内的电视屏幕上,展示的是老一辈山师人对山师发展历史的口述。